撤销受胁迫签订的合同是否有时间限制?因重大误解签订的合同被撤销后,需要赔偿对方损失吗?
2025-05-23珠海研究解决重大复杂疑难民商事案件的高级律师
田占厚,珠海研究解决重大复杂疑难民商事案件的高级律师,现执业于北京市盈科(珠海)律师事务所,法律功底扎实,执业经验丰富,秉承着“专心、专注、专业”的理念,承办每一项法律事务、每一个案件。所办理的案件胜诉高,获得当事人的高度肯定。在工作中一直坚持恪守诚信、维护正义的信念,全心全意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撤销受胁迫签订的合同是否有时间限制?
如果不幸在生活中,因隐私曝光、恐吓殴打等原因不得不签订合同的,要及时委托律师到法院起诉,要求撤销合同,赔偿相应的损失。因为尽管受胁迫签订的合同可以撤销,但撤销的时间是有限制的,不是想撤销就随时能到法院起诉撤销合同的,所以受害者应该尽快到法院立案起诉撤销合同。
受胁迫合同撤销的时间限制为期一年
根据规定,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撤销权消灭。换句话讲,就是受害者在知道或应当自己是受胁迫而签订合同之日起一年,逾期未向法院起诉请求撤销合同的,法院不再保护,受害者只能履行该合同,不得再以存在撤销事由为理由,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撤销合同。
如A受B威胁签下了一份房屋买卖合同,但A当时因房价合适未请求法院撤销合同,一年后发现房价飞涨,A也不能以买卖合同是受胁迫签订的为由,请求法院撤销房屋买卖合同,事实上,即使法院受理A的案件,往往都会在审理后驳回A的请求的。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根据第八条规定,该撤销权行使的期间是个除斥期间、不变期间,不发生任何中止、中断或者延长的后果。也就是说,这一年是连续不断的,若受害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未行驶撤销权的,那时间过了就过了,原本可以撤销的合同也就变成的有效的合同,双方都必须遵守合同约定。
当然了,要是双方能够协商解除受胁迫签订的合同,那自然是没有时间限制的,只要双方的意见达成一致就可以解除合同了。但这这种事情可能发生嘛我想除非对方逗你玩,否则不会冒着犯罪的风险逼迫你签合同后,又主动同意解除合同的。
所以若遭遇被胁迫签订合同的情形,尤其是涉及房屋、土地、人身伤害等等情况的,我们建议最妥当的是尽早委托专业合同纠纷律师协助处理,尽快到法院起诉撤销合同,追究对方的法律责任。
因重大误解签订的合同被撤销后,需要赔偿对方损失吗?
有些合同当事人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才发现当初订立合同存在重大误解,想申请法院撤销合同。可是这个时候,合同已经履行一部分,撤销重大误解合同后,会造成合同当事人的实际损失。
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效力
首先,要知道什么是重大误解。
重大误解是行为人因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品种、质量、规格、数量等的错误认识,使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的意思相悖,并造成较大损失的,可以认定为重大误解。
然后,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原则上是有效的,合同当事人在履行的过程中,发现其符合法定重大误解情形的,可以向法院申请撤销,撤销后就无效。而没有申请撤销的合同,是仍然有效的。
法定重大误解的情形大致包括:
1、对合同性质的误解。如把借贷误解为赠与,把出卖误解为出租。
2、对合同对方当事人的误解。例如,加工承揽合同、技术合同、演出合同等要求有特定履约能力的合同,如果对当事人的身份、技能等存在误解,往往会带来较大损失,可构成重大误解。
3、对标的物的性质、品种、质量的误解。例如,把文物复制品误认为是真品,把劣品误认为是优等品,这些将可能导致当事人合同目的的落空,给当事人带来较大损失,可以认定为重大误解。
4、对标的物的规格、价格、数量、包装、履行方式、履行地点、履行期限等内容的误解,会给当事人带来较大损失,也可构成重大误解。
5、对价款或者报酬的误解。在实践中,当事人在订约时对价金没有发生误解;但在履约时一方因为过失而向另一方多交付价款和酬金,此种情况因并非是对合同本身发生误解,因此不应按重大误解撤销合同,而应当按给付的不当得利处理。
重大误解合同撤销后,需要赔偿对方损失
1、合同被撤销的,因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返还。
2、而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
3、需要注意的是,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
在实际中,合同双方当事人协商赔偿不成的,可以到法院起诉解决。
合同存在法定重大误解情形的,可以向法院申请撤销。但是在撤销后,容易产生譬如赔偿损失的合同纠纷。遇到这种纠纷问题,合同双方当事人可以先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的,可以到法院申请起诉,主张赔偿的具体金额。在起诉的过程中,要注意取证,如果有不懂的,可以委托专业的律师协助。